查看原文
其他

保护水域生态,三家湖南本土NGO在行动

冯雯 创绿家 2021-10-11

编者按:

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事水污染监督和防治的社会组织走近公众的视野。他们中,有的因受水污染影响而试图改变环境,有的是因周围践行环保行动的他人所触动,有的曾是污染的缔造者。在第八季创绿家团队中,来自湖南的三家本土水环境保护机构,为着碧水蓝天的目标积极奔走。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各自有哪些运营之道?一起来看看吧!



1

给老工业城市画一张污染分布地图


2008年,袁根良26岁,在一家国企的湿法冶炼生产线上班,日子平静安逸。但很快,这种生活面临停摆:他所在的生产线因遭到环保志愿者的举报而关停。志愿者举报的原因,是该生产线违规排放强酸废水,严重污染了湘江。袁根良第一次与环保正面相遇,“原来这事与自己息息相关,原来还有环保志愿者这种存在。”

 

 2017年2月,袁根良获得绿色潇湘颁发的第一期河流守望者学院结业证书。


他开始意识到家乡污染问题的严峻,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在高度重视生产指标的同时,给当地生态带来了很大隐患。袁根良想,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他得为这片生活着的家园尽一份力。他逐渐接触公益,一有时间就参加志愿者活动。2013年,袁根良认识了绿色潇湘——湖南本地一个专注于河流保护的环保公益组织。 “当时还懵懵懂懂,作为一个还没有踏入公益圈的人,我并不理解是什么驱动他们在做这件事,他们如何解决生计问题。” 袁根良笑说,“我甚至怀疑过这是不是一种新型传销。”直到与绿色潇湘接触近一年后,他才打消疑惑,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圈子”。


很快,保护株洲水域的河流守望者“乌鸦”哥(袁根良的网名),开始在湖南本土的护水圈打响了名头。


2018年3月,袁根良在检测汇入湘江凿石港水质,由于城市发展,凿石港从曾经的湘江支流变成了一条污水河。


2017年12月,已是当地资深环保人的袁根良和伙伴正式注册成立了株洲市清蓝环保志愿者协会。 “清蓝”, “愿株洲的水更清,天更蓝”,这是袁根良对老工业城市株洲的朴素愿望。


作为一个初创期的环保公益团队,面临着资金困难和规划模糊的问题。袁根良向阿拉善SEE基金会的“创绿家”项目发起申请。没想到,第一次申请就通过了,他们获得了成立以来的第一笔公益资金,用于支付专职人员的工资。袁根良感到很振奋,“作为社会组织能争取基金会的支持,是团队能力的体现。”最大的收获是,他们明确了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016年5月,“清蓝”团队的志愿者带着孩子检测株洲清水塘工业区通往湘江的霞湾港水体酸碱度。


2017年9月,“清蓝”团队的志愿者对一处餐饮电油污直接排放电的水质进行取样。


2018年9月,“清蓝”团队的志愿者穿越稻田,对一处养殖粪便直接排放点的水质进行取证。


“清蓝”团队的第一项重大工作,是绘制株洲的污染分布地图。多年一线的护水经验让袁根良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份地图的必要性:株洲的排污企业分散各处,同时水道纵横交错、水厂遍布,这为环保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他迫切希望带领团队绘出污染分布地图,给所有污染高发隐患企业标上坐标,方便志愿者前往摸排,监督真实排放情况。而他们的最终目标,自然是让这些排污企业在地图上的标记逐渐消隐、散去。


经过一年努力,“清蓝”团队已采集完成了株洲市区,以及醴陵、茶陵两个县区的污染高发隐患企业数据。袁根良设想,在团队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将结合GPS地图把这份污染分布地图做成APP;而在APP上,“位于或靠近饮用水源地的排污点一定尤为醒目”,因为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关系着自来水的安全健康。


2018年,“清蓝”团队组织的环保游戏进课堂活动。


基于对株洲饮用水源地的全面摸排,袁根良对全市的情况了然于心:“2017年市区水源地有30余处各种排放,12处生活污水直排,今年实现了晴天几乎截留,没有外排,但在雨天,由于水源地排口上流的雨污分流没有做到位,大量的雨水混合着生活污水流到河里。”他还发现湘江的几条支流(即城市内港),由于河流的功能发生变化,已从原先的地表径流变成了污水河。


他们对其中一条支流龙母河进行全线走访,共计25公里长的流域,摸排出了大小排口以及各种河道环境问题67处。志愿者通过检测氨氮、溶解氧、总磷的指标数据来了解水质情况。袁根良介绍说:“我觉得氨氮最能说明问题,因为水源地最严峻的是来自生活污水的直排,这可以用氨氮数据直观地看到。”今年8月,他们陪同国务院大督查再次走访龙母河,目前政府正在执行治理规范,进行全面整改。


“清蓝”计划明年继续采集株洲二市四区、1.1万平方公里地域的污染企业数据,进一步完善株洲污染分布地图。


2018年7月,“清蓝”团队带领亲子家庭在水源地检测水质。



2

培养民间河长,人比什么都重要


颜芳南说他很认同河流守望者“推动本地人解决环境问题”的价值理念,“我守护的是我家乡的环境。当你坚定了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做事情就很有劲儿了。”今年,是他担任河流守望者的第五年。五年的时间,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学习,颜芳南逐渐成长为一个资深的环保人。他护水的事迹被收录在绿色潇湘所编的《水起》一书。


2018年9月20日,娄底环保志愿者协会参观华润电力(涟源)有限公司


从2012年回到家乡娄底,颜芳南就开始接触公益,这个80后小伙对公益的热情从不衰歇,幸运的是,他还在公益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2014年,颜芳南加入绿色潇湘,从此专注护水的环保事业,夫妻两人拧成一股绳,一起去娄底涟水河沿线巡查,定点监督工业排污,这成了小两口的日常。


2017年,颜芳南夫妻和几个同仁一起发起成立了娄底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他们开始考虑,如何在“湘中煤都”、“世界锑都”的重工业城市娄底,开展更大范围、更为细致的护水行动。当时河流守望者仅能覆盖市区的主要河流,市区志愿者队伍在处理乡镇污染上力不从心,培养在地的志愿者力量十分必要。


娄底环保志愿者协会冷水市河长培训会留影


于是,娄底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把2018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培养民间河长的队伍上。提到民间河长,颜芳南希望把他高度认同的河流守望者的价值和模式嫁接到民间河长的制度上,他解释道:“我对民间河长的理解是,他不只是一个巡河的人,而是地方上的一个环境领袖。”他想,娄底400万人,万人挑一,还能找到400人,要找100多个覆盖娄底各乡镇的环境带头人,这不是难事。


大部分民间河长从污染受害人中选拔出来,颜芳南说:“他们对污染问题有迫切的解决热情。但在态度上会有点偏激,常常不自觉站在政府和企业的对立面。”


 颜芳南为小河长体验营介绍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017年10月,颜芳南接到家住汇源煤气附近的民间河长打来的电话,对方说道:“我什么事都不做,也要天天盯着这家焦化厂!”语气很愤慨,摆明了与排污企业死磕。颜芳南担心这种偏激、情绪化的心态会导致信息搜集的失实。他问民间河长:“焦化厂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排放出二氧化硫,这没法避免,那么你怎么检测排放有没有超标?”民间河长被问住了,他以为烟囱排放黑烟就该举报,从来没有思考过排放标准这个问题。 


颜芳南接着联系了汇源煤气高层管理人。经磋商后,为了缓解群众信访的压力,增加信息透明度,企业决定打开大门,邀请大家现场参观生产工艺和环保设施。并且,委托娄底环保志愿协会召开了座谈交流会。席间,环境法专家、环保技术专家为民间河长和公众代表讲解了污染法规法条,二氧化硫的检测工具与操作方法。


颜芳南为小河长体验营讲解《水污染防治法》


这为民间河长上了丰富的一课,“正义发声很勇敢,但正确地发声更重要。环保人既要独立监督企业排污,也要针对企业的需求,担任企业与公众沟通的桥梁,这并不矛盾。”颜芳南表示民间草根组织可以更灵活一些。“双方都有意向,至少一方释放出善意才有谈的空间。”释放出“善意”的合作意向,但也绝不“姑息”污染现象,这让他们在坚持组织独立性的同时,也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8年娄底环保志愿协会共组织了4次企业环保开放日,承办了市环保局主办的两次大型环保活动。


一年来,颜芳南总结民间河长的工作:“虽然琐碎但形成了一定的处理模式”。民间河长在日常巡河时发现问题,颜芳南鼓励他们直接与当地的乡镇负责人连线,如果“阻力太大”,再由他所在的管理团队带民间河长出去“对接资源”,“我们去检察院、市环保局都会把河长带上。我们脑海中有一个共识:解决环境问题固然很重要,但都不如把人培养出来。他在当地成为领袖了,他有话语权了,能发现新的环境问题,能独立解决,这才是我们组织成功最大的价值所在。”


娄底环保志愿者协会民间河长监测到生活污水直排涟水河


颜芳南坦言这一年他们终于走上正轨,自从加入“创绿家”项目,比起获得的资金支持,他更在乎从中习得的环保工作的清晰逻辑,“从前埋头干活,从来没有想过机构的长期计划,别说十年计划了,我们两年计划都没有考虑过。”而“创绿家”的这一年,让一个草根组织从“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无计划状态”,开始变得“有计划,有聚焦”。


又到了年底申请“创绿家”的时刻,颜芳南在朋友圈分享他的感受,“当你发现钱不是你搞好环保工作最重要一环的时候,就一定能成功。”


娄底第一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围墙在8月底颜芳南举报后已清理部分。



3

护鸟和护水其实是一件事


黄少华是湖南常德的一位私营企业老板,从2006年起,他经常参加爱心助老、扶贫、助学等公益活动。之所以会专注到环保这一领域,他说是因为感佩两位环保人士非同一般的热忱,“我认识了两个常德当地的普通上班族,他俩没有组织,单打独斗的,自掏腰包做环保。十年如一日地保护鸟类、巡查河流、检测水质。一路走来,非常艰辛。”这份对环保的“痴迷”打动了黄少华,他想为了保护家乡环境,他们能豁出去干,自己为什么不能抽出时间和资金去支持。于是,在2017年3年,黄少华成立了一个NGO组织,常德爱绿德环保科普中心。


“爱绿德”团队理事会成员合影


“爱绿德”团队今年的工作重点,一是护水,二是护鸟,黄少华说:“护鸟和护水其实是一件事。” 常德市有丰富的河流湖泊资源,内湖水面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鸟类丰富。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水域的生态,而维护水域的生态环境,有益于鸟类的繁衍生息。


“爱绿德”团队与中国绿发会志愿者们在中国秋沙鸭挂牌仪式上留影


常德是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2018年6月,“爱绿德”团队在中国绿化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秋沙鸭保护基地,他们监测到秋沙鸭在沅江桃源县湿地公园、汉寿县西洞庭湖湿地公园、石门县壶瓶山越冬。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的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仅余三千余只。中华秋沙鸭生长于无污染的林区溪流中,是评定环境优良与否的重要指标。黄少华说:“现在,常德成了秋沙鸭在湖南省最大的越冬地,这表明常德的水质及生态在进一步改善。”


目前危及秋沙鸭生存最大的问题,在于河滩生活垃圾的堆积,农村内湖和水库的生活垃圾尤其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黄少华经常带领团队开展清滩净湖、捡拾垃圾的环保活动。


 爱绿德”团队志愿者在西洞庭湖湿地的中尾洲做水质监测


“爱绿德”团队志愿者在西洞庭湖湿地的大连障沿途拆除了5张不了网,发现20余只死鸟


常德市常见的鸟类还有斑鸠、野鸡、白鹤、白鹭、黑鹳……黄少华介绍道:“野生鸟类都需要保护,以前大家认为麻雀是害虫,这两年麻雀已经需要保护了。现在,常德市麻雀满天飞,成了一道风景线。”然而,人工捕鸟网的出现,给鸟儿飞翔的美景带来了死亡的阴翳。


常德内湖水面面积大,养鱼专业户为了保护鱼苗不被鸟类啄食,竖立捕鸟网作为屏障。这种大面积的捕鸟屏障对飞过的鸟儿是致命的,尤其对南迁的候鸟而言,常常能看到困于网中的鸟儿尸体。“爱绿德”团队联合森林公安,挨家挨户向养殖户发放宣传册,宣传捕鸟违法,规劝他们拆除捕鸟网。“我们希望用驱鸟带代替捕鸟网,发放一种彩色飘带的驱鸟带,但养殖户反应没什么效果。”黄少华在想更好的替代物。


“爱绿德”团队在西洞庭湖湿地的大连障,志愿者举报养殖场污水


自从接触到“创绿家”,黄少华开始重新思考 “将环保公益人士联合在一起,扩大单个个体影响力”的这个初心,他觉得当初设想的 “太简单”了,现在他把“爱绿德”团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列为组织的目标。从前,他们凭借着环保人的一腔热血,从没有考虑过,如果没有资金支持该怎么办?环保志愿者应该如何维持与政府的关系? 


“创绿家”是“爱绿德”团队得到的第一笔公益资金,这笔资金用作2018年印制环保宣传册和每次环保公益活动志愿者的交通、伙食补贴。未来黄少华还计划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黄少华很认同“创绿家”评审在年初提出的建议,“注重和政府的沟通”。在这一年的环保工作中,他切实体会到,比起偏激和作秀的姿态,应该摆正志愿者的位置,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委婉地去解决问题。“我们做政府环保方面的一对眼睛,积极发现问题,监督问题。”黄少华说。


“爱绿德”团队志愿者在西洞庭湖周边乡镇发放1000余份护鸟手册



三家环保NGO在护水上的共识


这三家植根于湖南本土的草根NGO,有诸多共性。他们有相同的“保护家乡水域生态”的初心。在机构运作上有相似之处:三家机构均成立于2017年,都认识到组织的发展需要组建民间志愿者团队,以及建立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良好合作;他们都重视民间组织间的互助合作:株洲市清蓝环保志愿者协会、娄底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前身,是湖南资深环保组织“绿色潇湘”在当地的河流守望者团队。他们在此基础上,吸纳在地志愿者开展更多的护水行动。常德爱绿德环保科普中心,常常与当地的环保公益组织合作开展护鸟护水的行动。


在不到两年的探索中,这三家环保NGO渐渐摸索出了各自的运营之道。谈到未来的计划,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草根环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借助政府力量,发挥环境保护的合力;他们还将继续申请基金,筹措办公经费,争取本地企业的赞助支持。而如何处理环保组织与其它社会机构的边界,不失于独立性,这是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年关临近,明年三家湖南本土NGO的护水行动,让人期待。




“创绿家资助计划”致力于发掘和支持有组织化意愿的初创期环保公益团队,尤其是那些对环境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使命驱动力和专注度的团队,以使更多优秀环保组织出现,从而推动环保公益的行业生态更加健康、多元,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


从2012年启动至2018年8月,共资助了277个初创期环保公益组织,资助总额超过2700万元。这些“创绿家”们分布于全国31个省份和地区,活跃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教育、垃圾减量等多个环保相关议题。




-The End-




一个前所未有的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

一群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的公益人物



更多第八季创绿家故事:

杨晓东:二十年“不务正业”,走在保护华北豹的最前线

初雯雯:用镜头保护野生动物的阿勒泰公主

李超:最美的梦境是我醒来后的家乡



2019年度创绿家征集开始了!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